作者瑪西亞.安卓(Marcia Angell)醫師,多年為醫學權威專業期刊(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NEJM)的編輯。

書中說明國際大藥廠如何利用(p.270):

1、產生太多同質藥,太少創新藥
2、食品藥物管理局為藥物主管機關,卻處處受藥廠的政治獻金與國會遊說團束縛
3、藥廠對自家產品的臨床擁有過多掌控權
4、專利權與專賣權過長、彈性過大
5、藥廠假醫學教育之名,行對自家藥品行銷之實
6、研發、行銷與訂價相關資訊皆不公開
7、藥價過高,價差過大

從中謀取高毛利、高盈餘與優益的股價表現。

美國人目前在處方藥支出達二千億美金,年成長率12%。先靈葆雅最暢銷的抗過敏藥(Claritin)在專利期滿前五年內,定價漲了十三次,漲幅達50%,是通膨率的四倍之多。藥廠卻只表示:「漲價只是為了下一階段研發作投資」。在2002年美國最常被用的五十種藥品,每一種每人一年平均付出一千五百美元。(p.26, 導論)

在國內為了健保赤字與支出上升問題爭吵之時,實在應該好好了解這些真正背後的結構性問題。而在發展生技醫療產業時,相關法令也最好能完備。否則將以全民健康做為代價,可真是「用命換錢」了!

作者也提出七項解決辦法,也是目前美國朝野與民間努力的方向(第十三章):

1、注焦創新藥:將專利法回歸原義,新創明必需符合實用、創新與不尋常的要件
2、恢復食品藥物管理局的正常功能:必需有主體性與成為獨立機構
3、設立藥品臨床試驗監督中心:藥廠不應自行監督自家產品,這樣只會使研究結果失真
4、限制專賣權的不當壟斷:專賣期太長、太容易延展,使處方藥成本上升和大藥廠獲取暴利的主因。
5、使藥廠全面退出醫學教育:藥廠本業是「賣藥」,而非評估自身產品,行銷手法與客觀評估資訊常會混合,不易分辨
6、資訊透明化:藥廠依附幾項公共財維持並保障利潤,連政府都成為其最大客戶
7、藥價合理化:目前要弱勢者支付最高藥價非常不公平

而在後記(p.287)中,也對每個人提出了建議,不論是醫師或病人都能做為學習或(接受)診治的參考:

一、當醫師開出新藥時,請問:
1、這種藥比其它替代藥品或治療方式更好的證據為何?是否為有公信力之醫學期刊?或是藥廠業務?
2、這種藥比較好是因為劑量高嗎?便宜的藥在相同劑量時,效果有不同嗎?
3、這個藥的效果,是否值得我去忍受其副作用、費用、以與其它藥交互作用的風險?
4、這個藥是免費贈品嗎?是的話,用完時,是否能用便宜的學名藥或同系藥品替代?
5、你和這藥的製造廠商是否有財務來往?如:顧問、臨床試驗贊助。

二、拜訪國會與民意代表,請問:
你是否有接受藥商的政治獻金?如果有,數目為何?

三、不理會直接對消費者的處方藥品促銷廣告(目前台灣政府管制此類廣告):
廣告都是賣產品的,不會有教育意義。且廣告費用必附加在消費者的藥費中

四、社論的忠告:強烈質疑各種大藥廠收入來源具正常性的說辭。因為即使是最權威、最公正的學者都可能被藥廠收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yDo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