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Donald. L. Barlett & James B. Steele,普立茲獎得主所寫。中譯本下的題目聳動了一點。原名為Critical Condition--how health care in america became big business & bad medicine,意指美國醫療制度現今危險的地步。書中舉出實例,說明政府法案、保險制度,追求股價及盈餘表現的商業化醫療等等,如何造成惡性循環,伸入醫病關係與醫院管理,使得美國人平均付出大量的金錢,占GDP15.3%,卻得不到平均以上的醫療品質和公平,四千四萬百的人沒有保險。而在英國經濟學人情報部(The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2004的健康評比,在二十七個國家中,為美國二十二名。相較台灣,只占GDP6.2%,全民健保納保率99%,排名最健康國家第二名。日本更是只花了美國一半的錢就使平均餘命多出近四年。(美國:77.1;日本:80.9;台灣:76.37)更別說書中不時提到美國的鉅額住院開刀費用與每天上演的人球事件(p.7-8)。

在目前政府與商界追求醫療商機與人口財的方向時,也要注意平衡醫療本質上的公益性質。在發展所謂的醫療器材與藥物等等的高科技高毛利商品時,別忘了成本只是轉嫁給下游的醫療院所、健保與民眾來承擔。這將會成為一種結構上的問題,而非在發生問題時,找個代罪羔羊,或互相責怪所能解決。

作者最後提出對美國醫療危機的原則,部分台灣已經實行許久,提供大家未來在解讀國內醫療制度爭議時做為參考(解藥, p 273):

1、保證所有人能得出基礎醫療照護
2、對基礎醫療的民眾部分負擔採彈性制度,負擔費用取決於個人收入及使用程度
3、盡全力治療任何如癌症災難性的嚴重疾病
4、將自由選擇就醫的權力還給國民
5、重分配醫療照護金,將預防視同治療
6、提供消費者極度重要的藥物與治療資訊
7、將醫療照護金用在具成本效益的領域上,否將付出更多錢去解決後續問題,甚至多過用在癌症、愛滋病等疾病
8、找出醫院花費的根本原因,並減少支出
9、停止保險業者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壓搾醫生及護士,狂砍醫生申報給付的做法
10、消除過度診察和過度治療這個醫療怪趨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yDo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